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历经一千多年,语音发生了变迁,但文字词法依然在传承。此时的许慎不会想到后世有个叫段玉裁的人花费三十多年为他的《说文解字》作注。
许慎的学问大为精进,讲课愈加有趣,不拘经史,经常天南地北地给刘隆扯,这样一来布置的作业也多了,不是让刘隆看这个,就是让刘隆看那个。不仅要看,而且要写,这让刘隆有一种大学写论文的感觉。
比大学更惨的是,许慎和邓弘对刘隆的作业十分重视,刘隆若不认真做,立马会被请家长。爱面子的刘隆表示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刘隆现在的处境与躺平相去甚远。水旱蝗灾,边境告急,国家内外交困,生民煎熬。他若是躺平了,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朱门子弟有什么区别?
别看他现在吃的节俭,还不如前世的水平,但就这样的饭食是大汉的普通人一生也难以吃到的美味。
大臣上奏表可比刘隆交作业积极多了,没过两日,重臣都上了奏表。邓绥当日批示之后,派遣大司农和诸位谒者去地方组织灭蝗,并且调用钱谷“买”蝗子蝗蝻以及飞蝗。
捕蝗子(卵)一升换粟一升并十钱,蝗蝻一升换粟一升,飞蝗二升换粟一升。
邓绥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地消灭蝗虫。蝗灾和水旱灾害不一样,水旱由天不由人,但蝗灾若是应对失措,来年会更加严重;若应对得当,来年说不定会没有。
为了给天下吏民做表率,邓绥决定带领百官去上林苑亲自
灭蝗。刘隆知道后,拦在邓绥的面前,请求也一起过去。
“母后,让我和你一起去。”刘隆抬头仰望邓绥,语气坚定道。
邓绥眉头微微一皱,弯腰低头,解释道:“外面风大,我怕你吹了风,你在宫里也是一样的。等你稍大些,我带你去上林苑骑马。”
刘隆摇摇头,道:“母后,我已经六岁了。不说百姓,在百官中也有迷信蝗神的人。我是皇帝,受万民供养,也要为万民负责。”
邓绥听到这话一愣,她没有感到自己的权力被冒犯,反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将来会有人继承她的理念一直走下去。
她老去了,她的继承者很年轻。
邓绥看着一脸坚定的刘隆,柔声道:“隆儿,你确定吗?”
“确定。”刘隆坚定道。
邓绥笑起来,眼角的细纹更加明显,但丝毫不损她的美,那是一种从内到外的美,给人一种春回大地的温柔。
“来人,给圣上更衣。”邓绥不是扭捏的人,她与皇帝一起去效果会更好。
刘隆换上帝王常服,与邓绥坐马车来到上林苑,后面跟着公卿大臣。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上面的人既然敢灭蝗不怕蝗神报复,下面的人自然也会跟着这样做。
邓绥与刘隆下了马车,眼前是一块种着小麦的田地,麦穗已经抽出,现在正值灌浆期,只要再过半个月就能迎来一场丰收。
然而,蝗虫破坏了一切,走进一看,小麦叶子千疮百孔,没了绿叶做光合作用,小麦怎么能粒粒饱满?
上林苑的蝗虫还是少的,其他地方飞蝗蔽日。这些地方除了灭蝗的命令,朝廷也下达了提前收割麦子的诏令。
与其让庄稼被蝗虫啃噬殆尽,不如提前收割。但是提前收割,小麦灌浆尚未完成,收获的只能是干瘪的麦子。
地头架着一个大陶锅,下面燃烧着熊熊的火焰,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沸水是灭蝗用的。
邓绥和刘隆各拿一个网兜,刘隆的略小些,两人亲自捕捉蝗虫,不一会儿就抓了一袋子。
身后的大臣面面相觑,他们多多少少对蝗虫心存畏惧,只是没想到皇太后和皇帝这么勇,竟然亲自去抓蝗虫。这些人内心十分震
撼。
邓绥和刘隆拿着布袋,走到陶锅前。刘隆本想亲自将蝗虫扔到沸水里,但无奈人太矮,连陶锅的锅沿都没到。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