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元璋拆开信,原来是朱允熥正在和陈祖义谈判。
陈祖义答应从此以后约束部下,不再骚扰沿海地区,并且协助官军攻打日本。
作为交换,朝廷应开放宁波、厦门、广州三个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并准许陈祖义在这三个口岸进行合法的贸易。
朱允熥的这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详尽分析了与陈祖义言和的好处:
"第一,陈祖义是南洋最强悍的海盗团伙,拥有一千余艘战船,近四万人,战力极其强悍。"
"其势力范围东起日本,西至马剌加。为了防备陈祖义,我大明沿海各省每年承担了上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负担十分沉重。"
"朝廷水师力量薄弱,缺乏远海作战能力。海禁是扬汤止沸之举,并不能禁掉海外贸易的需求,反而会催生更多的海盗团伙。只有解除禁海令,并建立正常的合法的海外贸易秩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海患。"
这一席话简直石破天惊,朱元璋不禁为之一震。
"第二,与陈祖义言和以后,即可解除广东、福建、浙江的海禁,三省商人可以在广州、厦门、宁波三地集中贩卖货物,一座繁盛的商港可以养活数以十万计的人,渔民也可以下海打渔,沿海地区的民生将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在广州、厦门、宁波三个通商口岸设立海关,凡进出的货物、人员都必须缴纳数额不等的关税,此举每年至少可以为朝廷增加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的税收;"
"第四,大明国内白银极其短缺,但生丝、绸布、瓷器、茶叶在南洋、阿拉伯、西域、西洋诸国极受欢迎。
解除海禁开放通商之后,每年能够输入白银逾千万两,将会出现国富民丰的空前盛况。"
这些,朱元璋同样深有感触。
赵宋南渡后,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各种货物风行海外。
一个偏安小朝廷却拥有惊人的财富。
宁波、泉州、广州等埠万国商贾云集,富得流油,街道上行人摩肩擦踵,店铺里人满为患,一片繁荣昌盛景象。
反观禁海二十余年来,东南沿海一带,田地荒芜,民生凋敝,市井萧疏,无数人无以为生,下海为盗。
解除海禁的好处实在是太诱人了,朱元璋禁不住怦然心动。
但最让朱元璋心动的是第五点:
"陈祖义为了获得合法的贸易机会,愿意协助朝廷攻打日本。"
朱允熥又在信的最后写道:
"陈祖义遭受了南洋诸国的联合围剿,财路断绝了,手下数万人需要养活,因此急于向朝廷投诚。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稍纵即逝,请皇祖和父皇早作决断,切盼!"
朱元璋将信递给朱标:"你也看看吧。"
朱标将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沉思良久,才说道:"兹事体大,儿臣认为宜慎重。"
朱元璋问道:"为什么?"
朱标答道:"贸然解除海禁,张士诚、方国珍余孽份子,还有日本倭寇,混水摸鱼跑进来了怎么办?他们的脸上又没有刻字,谁能分得清?到时候,遍地是寇,人人是盗,岂不天下大乱了?"
朱元璋又问朱桢和朱椿的意见。
朱桢道:"儿臣也支持皇兄的看法。允熥毕竟年轻,容易轻信他人,国门一旦打开,再想关上可就难了。"
朱椿道:"一静不如一动,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朱元璋召冯胜、汤和、郭英、李景隆、刘三吾、杨士奇、骞义、夏元吉、宋璟等一众文武大臣到文华殿议事,征询他们的意见。
所有人的意见都惊人的一致:解除海禁前途难测,宜慎重。
汤和多次主持东南沿海备倭,是迁界禁海最坚定的支持者,他说:
"海患不除者,全在迁界不力,将沿海二百里之内的百姓悉数内迁,坚壁清野十五年,则海患永除。"
刘三吾道:"自古夷夏大防,解除海禁,夷人涌入,则中原亦成腥膻之地,万万不可。"
文武众臣议论纷纷,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