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五章朱允炆的调令
李增枝是岐阳王李文忠的次子,而李文忠又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从这一层关系上来看,李文忠与朱棣,属于姑表兄弟。
如此一来,李景隆、李增枝,便需要称呼朱棣为表叔父。
在年轻的时候,朱棣便跟着李文忠学习战争,自然与李景隆、李增枝关系密切。
朱棣自北平赶往京师金陵,在这扬州府遇到了“亲人”,自然是欣慰,加上李增枝很会做事,安排朱棣等人进入扬州府,直接包下了一座酒楼,命令军士看守,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在酒过三巡之后,李增枝屏退左右,朱棣不动声色,抬了抬手,让丘福等人也退了出去。
李增枝见房间中在只有自己与朱棣,便放心下来,举杯敬了朱棣一杯酒,说道:“叔父,我们是一家人,便不说两家话了。”
朱棣默然点头。
论血缘关系的话,说是一家人,没错。
李增枝低声问道:“叔父,如今圣上心思难测,前段时间先推出了内阁,这才没多久,又推出了新兵之策,数日前又设置了大明安全局,朝堂内外,人心惶惶啊。”
“哦?怎么讲?”
朱棣看着李增枝问道。
对于朱允炆的手段,朱棣是听闻且支持的。
就算是自己上台,也必然重要一批人代替自己干活,否则,皇上直接管理中枢,大小事都需要自己过目,就算不累死,也得烦死。
内阁的设置,朱棣认为这是很天才的手段。
至于新兵之策,大明安全局,朱棣都可以接受,并不认为这些举措,会导致人心惶惶。
李增枝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朝堂大权,都收归六部与内阁,官员一个月只能见两次皇上,纵是递上奏折,弹劾个人,都可能被内阁扣押,长此以往,大明的江山,可就成了内阁的江山了。”
朱棣淡然地品着酒。
对于内阁拥有多少权力,朱棣是清楚的。李增枝的话,过于危言耸听。
李增枝见朱棣不说话,又言道:“新兵之策推行需裁兵十万,这十万可都是裁到了我们勋贵身上。尤其是一些与我们有深交的军士将校,更是直接被削去了官职,带着兄弟们离开了京营。”
“这些兄弟找上了门,我们管还是不管?管吧,管不了那么多,又不能违背皇上旨意,不管吧,任由他们流落街头,作为昔日同袍,如何能忍?”
“皇上只顾推行新兵之策,却动摇了京营之根,是乱局之相。再说那大明安全局,摆明了便是锦衣卫,皇上新掌大权才多久,便违背太祖意愿,重启锦衣卫,可见皇上,并没有领略太祖治国方略啊。”
朱棣看着李增枝,那一句“没有领略太祖治国方略”的话,如惊雷一般闪过朱棣的脑海。
这是一个完美的理由!
太祖废除丞相,朱允炆设置内阁代替丞相。
太祖扩大京营,朱允炆裁撤京营。
太祖撤销锦衣卫,朱允炆设置大明安全局。
从朱允炆最近的一系列作为上来看,其行事风格、办事方法,都明显有悖于太祖!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