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些人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七尺之剑,非人臣所能佩戴的,这是帝王之礼。
咱们姑且不谈,太史慈死之前还会不会坑儿子一大把,他可是有儿子太史亨的。也不说吴书整段话里,最后还有孙权甚至还有“权甚悼惜之的后缀。”
难道说孙权是在可惜太史慈死的早,不能和自己抢皇位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七尺之剑的问题。
这一点如果不能解释,那太史慈确实是洗不干净的。
可史书中有一件事,完美的解释了这一点。
后汉书,冯异传记载: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这里说的是,在后汉光武讨伐赤眉军的时候,为了增加冯异的威信和宣扬他的功绩,刘秀亲自派车架将七尺具剑送到河南,赐予冯异。
这里能说冯异想当皇帝了吗?
能说光武帝是想让位给冯异了吗?
而且太史慈正是东汉末年人,两汉最重典故,太史慈死前的话,很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曾经想像大树将军冯异一样,为天子建立不世之功,佩戴着天子赐予的七尺具剑,让天子降阶而迎,达成自己成为王佐的志向。
这里的七尺具剑,正是礼仪用剑,某种程度上可以参考日后的尚方宝剑的性质,而不是表达想当皇帝的意思。
因此,刘封坚信太史慈还是那个忠肝义胆,箭术群,义气过人,又忠君爱主的神将。
听到太史慈这个名字,刘备猛的想起了当初还在平原国内,那一位自孔融处破围而出,突围来找自己求援的山东大汉。
刘备当时也是印象深刻,当时就曾经动心过,只恨自己那时名微官低,无法招揽对方。
现在让刘封一说,顿时心中大动,昔日不行,可今日我已贵为州牧,太史子义未必会再拒绝于我啊。
“好!好!好!”
刘备连连点头,有些后悔起来:“幸有封儿提醒,若不是你,我竟没能想起子义来。”
刘备也是忙昏头了,虽然之前想要招揽太史慈,但真当他有这能力了,却一时之间没能想起来。
也亏了刘封帮他弥补了疏漏。
刘封推荐的第一人,就让刘备大为动心,这也让刘备对后面的两人更为期待起来。
“父亲,我推荐的第二人,名为是仪。”
刘封举荐道:“此人名为是仪,仪清恪贞素,详数通使命,综文采才用,足以让您对他托付信任,如能征辟其用,这将会是一位如同架屋承瓦的木头一样重要的人才!”
刘备从来没有听说过是仪的名字,但既然刘封如此夸赞他,那么刘备就愿意将信任交托给是仪。
“此事可也!”
刘封最后道出了第三人:“营陵王脩,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乃是孔北海挚友,几次三番救助孔北海,其刚正不阿,目光远大,现任胶东县令,治理胶东,抑制豪强,鼓励农桑,赏罚分明,深为胶东士民爱戴。王脩之才,州郡不可限量也,当征辟之!”
王脩的名字不像是仪,因为贤明和孝行,在北海的名气很大,更是差点被孔融举荐为孝廉。
虽然王脩几次三番的推让,想将孝廉让给邴原,但孔融坚持不许,几次写信劝说。
这个邴原可不是一般人,这一位可是与管宁、华歆并列,被称为建安一龙的贤者。
王脩都能压住邴原,可见他的才能和名声有多好了。
(本章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