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个故事里,使用了很多真实历史人物的姓名和人设关系,以及相关的背景情节。文学作品是在历史学基础上发挥和想象的产物,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绝不能混为一谈,不过在这里,还是介绍一些相关历史人物的后续记载,尽量补足这个脑洞的完整性。
李渊第十四子李元轨,两唐书都有他的单独传记,内容也大同小异。他武德六年初封“蜀王”,八年改封“吴王”,这个封号一直持续到故事发生的贞观九年,贞观十年再改封“霍王”。按史书的记载,魏征很早就非常看重李元轨,对着皇帝李世民称赞他“经学文雅”,所以李世民命这个小弟娶了魏征女儿为妻。
李元轨少年时在宫禁中“从太宗游猎,遇群兽,命元轨射之,矢不虚发”,他二哥拍着他肩膀说:“你武艺过人,可惜现在没什么用处了。当年天下未定的时候,我四方征战,要是有你跟着一起冲锋打仗,那有多好。”(听听就算了,别当真)。唐高祖死后,李元轨据说表现得非常悲痛哀孝,“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示有终身之戚焉。每至忌辰,辄数日不食。”
贞观十年,李渊的小儿子们改封了一轮,都被发到外地去当刺史。李元轨先做“绛州刺史(约在今山西省绛县、侯马、闻喜那一带,与柴绍家籍贯临汾郡相邻)”,再做“徐州刺史(也即今江苏省徐州一带)”。他在任上不怎么折腾,基本都在闭门读书,工作都丢给自己王府的属官(长史司马)去做,“谨慎自守,与物无忤,为人不妄。”在徐州,他有一个平民朋友叫刘玄平,有人问刘玄平“霍王有什么优点”,刘玄平回答:“没优点”。为啥这么说?刘答:“人有缺点不足,才能显露出某方面是优点。霍王这人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我怎么能说出他的优点长处来?”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逝世,新君李治登基,给长辈兄弟们都加恩了一轮,李元轨也沾光加实封满千户(涨工资了),又去做“定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河北省中部,再往北几百里就是今首都北京,在唐朝,则是防御突厥等北方游牧军团的准前线。高宗朝,李元轨在定州守城打过胜仗,治理民政也颇有善绩,高宗李治(大概在他身体尚好时)对这位十四叔也比较敬重,传称李元轨“入朝,屡上疏陈时政得失,多所匡益,高宗甚尊重之。及在外籓,朝廷每有大事,或密制问焉。”总的来说,李元轨在贞观朝是以韬光养晦为主,在高宗朝则表现活跃很多,李治死后,建乾陵葬事都是有李元轨深度参与的。
但是高宗死后,武氏掌权,李唐的宗室们很快大祸临头。垂拱四年,已经有“司徒”这样三公尊号的李元轨据称与越王李贞连谋起兵,事情泄漏,被流配黔州(今贵州省一带),而且遭受重大侮辱,路上是把他关在槛车里露天行进的,大概走到哪里都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看热闹。他没能走到贵州,半路在陈仓(今陕西宝鸡一带)就死了,具体死因不明。
李元轨有七个儿子,长子李绪最有才艺,封“江都王”,做过金州刺史,也在武后时代被杀,中宗复辟后与父亲元轨一起追复爵位,李绪的孙子李晖(是李元轨的重孙了)也复位“嗣霍王”,这是比亲王低一阶比郡王高一阶的爵位,专为亲王之子承爵的位子。李晖在玄宗开元年间还做过“左千牛员外将军”的武官。
李元轨另一个儿子李纯封过“安定王”,其余五子都封为国公或郡公,总的来说武则天掌权之前,他一家的待遇是很不错的。
以上,是记载在传世文献《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和《新唐书列传第四》里的内容。近年来,考古界又发现了与李元轨一家相关的几方墓志,而且我是在构思完故事开始动笔后,才陆续得知了这些资料(感谢江霏雨、宅宋喵等友好提供),其中有一些很巧合的地方,也可以说说。
首先有一方《唐江都郡王妃裴氏墓志》,收入2011年出版的《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编著者赵君平、赵文成。这位江都郡王妃裴氏,就是李元轨长子李绪的正妻,她祖父裴寂,父亲裴律师,母亲是高祖女临海长公主,就是我正文故事里“十七公主”的原型那位。注意,李元轨与十七公主同母,纯属小说设定,没有史料来源的,但是这方墓志显示,李元轨的长子真的娶了临海公主的女儿裴氏为正妻。
当然,李元轨与临海公主再怎么也是同父的亲兄妹(或姐弟),他们的子女是姑舅表兄妹,在古代一直有表兄妹通婚的习惯,这个巧合也不算太奇怪吧。裴氏生于贞观二十二年左右,应该比李绪小不少,出嫁当是在高宗年间。武氏时期,她作为李唐宗室王妃和公主女,逃不过噩运,墓志云“妃庭掖见拘”,被关进专收罪人家眷和宫婢的掖庭宫。裴氏的身体运气都不错,在里面苦熬到中宗复辟,又放出来复位回家,最后以七十六岁高寿死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还有一方《大唐故安康郡太守李府君墓志铭并序》,透露了李元轨家的更多史实。墓主名叫李纲,是李元轨的第五子,早年封为南阳郡公。他墓志开头就是“太宗之爱季(=弟)曰司徒霍王元轨……”。
李纲生于贞观年间,还是个小孩时见过太宗,得了个“赞善”的东宫职衔。他母亲魏氏王妃(至少是他嫡母,很可能也是生母),比唐高宗去世得早,大概算一家人里最幸运的。在高宗主政期,李纲做过三州的别驾,他结婚的正妻是魏征的孙女、魏征次子魏叔瑜的次女,也是娶了自己的表姐妹。
武后清洗李唐宗室时,李纲被流放到梧州(在今广西),当时是蛮荒烟障之地,他墓志委婉地说他在那地方跑走去修道了,“税骨于异乡”,最后哪年死的都不知道。李唐复辟后,追赠李纲为金州刺史,他有一个儿子李志悌还在世,跑去南方居然找到了父亲的……不知道是遗骸还是骨灰吧,先奉归暂时葬在临汝郡,再后来又于玄宗天宝年间迁葬京城少陵原。
李纲夫人魏氏,可能更惨点,夫家出事以后也“配入宫掖”,还出家做了尼姑,“冀百灯以剜身,持一香以焚顶”。她没有大嫂的运气,没熬出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死后“葬宫人茔”,后来怎么也找不到坟头所在了。天宝年间李志悌想给父母合葬,只能拿件衣服招魂而祔。
下面说魏家的情况。
魏征本人不用多说了,千古谏臣榜样。他死后虽然皇帝李世民冲他发过脾气,但是绝对没后来编造的什么“毁坟砸碑”那事(只是一度把碑推倒,很快又立起来了)。魏征的儿子们也都一直在做官,长子叔玉袭爵郑国公,为光禄少卿,魏叔璘做到礼部侍郎,“武后时为酷吏所杀”。魏叔瑜做过豫州刺史,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与外甥初唐四家之一薛稷齐名。魏征的五世孙魏谟还当过唐宣宗的宰相。
魏征长子叔玉,后来一度差点娶长孙皇后的亲生最幼女衡山公主,也是李世民发脾气那阵子给毁婚了。小说故事里设定他父母付了三万绢给他定下崔家小女儿,如果一定要圆一下情节“与史书相符合”,那可以继续设定崔家小女儿没过多久病死,当时幼童的死亡率确实是挺高的……于是魏家人财两空,魏征继续巴望给长子找五姓高门妇,一直又拖到自己临终前,也没能再买下一个。
长孙皇后死于贞观十年五月,她丈夫李世民悲痛万分,此后终生没再立皇后正妻,甚至妻子死后十三年内他的后宫都基本没再生育子女——唯一不确定出生时间的是他最小的儿子李明,其生母就是李元吉的正妻杨氏。李明之上的赵王李福,其墓志已出土,生于贞观八年,其时长孙皇后尚在。至于李世民的女儿们,按《新唐书公主列传》的排行,最幼女第二十一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以上资料,目前还没有更新的墓志等能推翻,可待后世继续研究。
李承乾在母亲死后,与父亲和四弟的关系持续恶化,终于在贞观十七年,象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谋划了一场“杀父逼宫造反”。虽然没对皇帝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但是计划已经有所行动,不能无视。他还又拖了四弟李泰下水,最终兄弟俩一起被贬黜,剩下的唯一同母小弟李治成为最大赢家。他们的父亲李世民也因此事受到极大刺激,身体健康江河日下。
李承乾正妻太子妃苏氏,在史书上没留下多少痕迹。《册府元龟帝王部?庆赐》中有一条:“(贞观)九年正月甲申,皇太子承乾纳妃苏氏,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全唐文中还有《册苏亶女为皇太子妃诏》,从中知太子妃是“秘书丞苏亶长女”。《魏郑公谏录》卷五里有“皇孙载诞侍宴”一册,记东宫生子后“太宗幸东宫,置酒极欢”,群臣奏称中有“东宫先诞首嫡”的词句。《册府元龟帝王部?褒贤》将此事时间记在贞观十二年三月,从叙事习惯来看,这很象是苏妃为李承乾生下了嫡子。
但是他们夫妻俩的感情,恐怕难说有多好。那个时候史载李承乾在宠爱太常乐童(皇家音乐机构的少年员工)称心,“与同卧起”,二人是情人关系。后来称心被李世民怒杀,李承乾非常愤恨,“于宫中构室,立其(称心)像,朝夕奠祭,徘徊流涕。又于苑中作冢,私赠官树碑”,父子关系因此进一步僵化疏离。
李承乾至少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李象、李医、李厥。其中李象的儿子李适之,在玄宗朝做到宰相,也在那时候把死在流放地的祖父李承乾墓迁回太宗昭陵陪葬。当时李承乾妻苏氏连坟墓棺骸都找不到了,也是“招魂合祔”。记述此事的《唐故恒山愍王墓志铭》昭陵已出土。
平阳公主、她的丈夫柴绍、她的两个儿子柴哲威、柴令武,都是历史实有人物。柴绍于贞观十二年去世,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唐人按习惯会称为他“谯国襄公”。
他的长子柴哲威袭爵谯国公,唐书中只说他做过右屯营将军,受弟弟柴令武夫妇谋反案牵连,一度被流放到岭南,又被重新起用为“交州都督(治所在今越南)”,死于任上。但近年也发现了柴哲威的更多材料,新疆吐鲁番南郊出土了一件唐永徽五年《天山县南平乡令狐氏墓志》,其中记载贞观二十三年九月,柴哲威的职衔为:“使持节西、伊、庭三州诸军事兼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上柱国、谯国公”,目前资料判断他是有唐以来的第三任安西都护,管辖范围是今新疆至中亚一带。
在韩国,还发现了“柴将军精舍草堂碑”,碑文记载柴哲威于高宗龙朔年间,以“含资道总管”的职务,参与了唐军征服朝鲜半岛的战争。由此可见,在唐高宗时代,柴哲威东征西讨,是很不错的方面大将,虽然不算太出名,也不辱没他父母的赫赫功绩。
相比之下,他弟弟柴令武较逊色。柴令武娶李世民第七女巴陵公主(显庆中追赠为比景公主),做过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四年夫妻俩一起卷入与高阳公主及房遗爱谋反案,双双判死。
吐谷浑战争在贞观九年结束,是代国公(后改封卫国公)李靖一生的最后一战。唐朝廷扶持老可汗伏允与隋和亲公主的混血儿子慕容顺,立为吐谷浑新可汗,但是慕容顺华化太严重,其族人不服,在唐军撤退之后就杀了他。唐朝廷继续扶持慕容顺之子慕容诺曷钵为下任可汗,并封了一位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嫁到吐谷浑去和亲。但这时候吐蕃的势力兴起,其首领就是赫赫有名的松赞干布,他用各种手段去占了吐谷浑故地那片肥美牧场,把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夫妻俩赶走,夫妻俩仓皇逃回长安,在唐都城过完了下半生。
李世民的五姐桂阳公主(后改封长广公主),晚年过得并不如意。先是她与前夫生的儿子赵节卷入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案,还连累后爹杨师道吃挂落。然后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去世,五公主也差不多同时期去世,她与前夫生的姓赵的儿女,和与后夫杨师道生的儿子杨豫之,为争家产官司一直打到皇帝李世民跟前,当舅舅的李世民都觉得丢脸,派长孙无忌去给他们料理分家。
这还不算完,杨豫之这恶少在守母丧的时候,跟小姨妈永嘉长公主(高祖女)通奸,结果被小姨夫窦奉节当场抓奸,割去他耳鼻活生生打死。这丑闻闹得太大,李世民只能令妹妹永嘉长公主与丈夫窦奉节离婚,对这妹妹也很冷淡。到高宗时期,永嘉长公主改封房陵大长公主,再嫁贺兰僧伽,死后陪葬高祖献陵,有墓志铭可查。
最后,来说说李唐家这些王子公主们的命中克星大魔王——女皇帝武则天。
她的母亲姓杨,就是故事中最后一部分所叙述的,隋观王杨雄的亲侄女、唐观国公杨恭仁和五驸马中书令杨师道的堂妹。这位杨氏,按她女儿武则天钦定的史料逝世年龄推算,嫁给武则天生父武士彟做继室夫人时,已经年过四十,四十岁前的情况无载。
杨氏嫁给出身低微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商人、唐朝新贵武士彟后,只生了三个女儿,一般认为武则天是第二女。武士彟原配前妻的两个儿子,与继母杨氏不和。武士彟死于贞观九年,当时他在湖北荆州任都督。死后家里开掐,杨氏带着女儿回到长安居住,那年武则天十二岁。
两年后,约在贞观十一年前后,十四岁的武家第二女因“有才貌”“美容止”,被选入宫中,封为才人,终贞观朝未再晋升,无宠无子,并在太宗死后被送入感业寺出家为尼。
但那时候,她已经引起了比她小四岁的新皇帝李治的眷恋留意……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