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场东南士民之乱,从隆武四年十月初开始,到隆武五年正月终止。
叛乱之所以能终止,一是双方军事实力严重不成对比,二是南下攻打安南的军队各自返回了原驻地,三是春闱就要开始了。
闹了这么久,不但没有看到任何的成果,反而皇帝宣布要废除南北榜,此后按照各布政司人口比重确立录取进士名额。
而那些出现对抗朝廷的府县,将会取消隆武五年乙丑科的会试资格,甚至是隆武六年的县试、府试与院试,以及七年的秋试与八年戊辰科的会试。
科举这个大杀招一出,绝大多数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士绅,迅速地退出了闹事的队伍,转而举报那些顽固的对抗分子。
很神奇的事情是,隆武四年进行变革的辽东、山东、河南、湖广及三个行都司并没有什么府县参与这次的士绅之乱。
朱由校猜测辽东与三个行都司士绅实力太过弱小,而且多是军镇,根本闹不起来,而山东刚经历暴力对抗矿税被镇压,那些爱挑事儿的头儿已经被提前分流,所以也就无法响应东南的士绅民乱。
至于河南与湖广,两个布政司的官员虽然在土地上有所损失,但皇帝在商业上给予了较大的弥补,而且他们都知道皇帝以后会根据实际人口进行科举名额的重新分配,更关键的是现在朝廷掌权的重臣有不少是出自湖广与河南。
所以,这里的士绅没有响应东南士民闹事,也就很正常了。
民乱平息后,那些挑头的士绅全被抄家并废除功名,流放破虏行都司,而且三代以内禁止科举禁止返回原籍。
至于始作俑者黄尊素,朱由校并没有因他有个很牛逼的儿子而有任何的怜惜,直接准了李长庚斩立决的判罚。
可怜的黄宗羲,上一世因他父亲对抗皇帝与魏忠贤而被整死狱中,这一世的他父亲因鼓动民乱,被判了斩立决,而且全家还要被流放苦寒的破虏行都司。
能否还会出现历史上的那个所谓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朱由校是不会有任何的兴趣的,至于会不会对抗朝廷与他朱由校,朱由校也不会过多关心,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蝼蚁而已。
与黄尊素一样待遇的,还有兴化吴甡、临邑王洽,他们被斩首的场所,不是京城的猪市口,也不是南京的太平门,而是南京城内应天府衙门前的府东街与三山街交汇口,以给予东南士民以最大的震慑。
其他的诸如董其昌、郑三俊、钱龙锡、孙慎行、望奎庆、王铎、姚希孟、刘策、陈一元之流,全被抄家流放破虏行都司,三代以内不得科举不得回原籍。
而那些参与叛乱的普通百姓,朱由校准了李长庚斩首首乱与作恶多端者,但对于其它胁从者,朱由校也没有轻易放过他们,全部流放至吕宋与安南总督府,进行劳役三到十年。
此次士民之乱结束后,江西少了一万人,江北少了近三万人,浙江少了五万人,福建少了八万人,而江东最多,少了十五万人,其中死伤人数合计一万八千来人,其它的全被流放破虏行都司,以及吕宋与安南总督府。
当然,抄了如此多豪绅巨富的家,钱粮、房屋、田产、古董等自然是十分的可观,按照过往抄家四六分账的惯例,分四成的内帑得了总共近三千万两白银价值的现银与轻便财物,而田地、矿山、湖泊等资源没有计入分账名单,全部进入了皇庄与大明矿业的腰包。
在镇压东南士民之乱进入高峰期的时候,许久未见的李凤祥突然出现在了朱由校的私人书房内,而陪同的人员有且只有方正化一人。
听完李凤祥的描述,朱由校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你是说信王仍与东林之人有来往?”
“是的,这次是通过碧云寺的高僧进行的传话!”李凤祥低着头小声答道。
“有多久了?”
“回皇爷,大概是端午节前后!”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什么?官场是权力的游戏。官场远比江湖更为险恶。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跨过去那就是海阔任潮涌风劲好扬帆!官场的规矩是什么?正确就是官场的最大规矩!重活一世。刘项东洞悉一切。他不仅能正确,还会一直正确下去!重生是风自身为鹏大鹏一日同风起,这辈子,我刘项东要扶摇直上九万里!...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