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饶是举了道衍大师的例子,朱高炽依旧是将信将疑。
“不说别的,便是你身边那群智囊,杨荣、杨士奇、解缙这些人,跟你一起想了更化两税法的法子,你便一定觉得这已经是解决田地兼并问题目前最好的法子了,对不对?”
朱高炽点了点头,反问道:“父皇觉得还有更好的法子吗?”
“朕当然没有,朕要是有,就不用让你想了。”朱棣理所当然地答道。
“但是。”朱棣沉吟片刻,肯定地说,“你信不信,姜星火是一定有更好的法子来解决田地兼并的?”
朱高炽倒也诚实,他追随自己的本心,摇了摇头。
“我不信”
这当然是很正常的心理,凭什么大明帝国最聪明的一拨文官都没想出来更好的解决办法,一个身处诏狱的死囚,随随便便就能想出来?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意味着天底下最厉害的这一拨青年才俊,寒窗苦读十余年考中的进士,学的经史子集,都白学了?
再怎么说,就算姜星火同样聪颖过人,可换句最难听的话说,三个臭裨将,还顶个诸葛亮呢。
杨荣、杨士奇、解缙,三个大才子,还顶不上一个姜星火?
朱高炽心里暗暗摇头,他根本不相信父皇得出的结论。
只不过,朱高炽也不好当面接着否定父皇朱棣,所以,也只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随后便不言语了。
同时,朱高炽的脑海里也不是没想过,姜星火的解决办法更胜一筹的这个可能性。
但是也只是一闪而过而已,瞬间就消失在了脑海中。
忽然,朱高炽觉得按在他肩头上的手停了下来,而隔壁姜星火的声音,也从面前密室西侧由一组复杂的陶器与瓷器组成的扩音器中,传了出来。
“上次我们讲到了王朝周期律,其中的核心便是田地兼并与人口增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人地矛盾,这是导致王朝更迭的主要矛盾。”
“而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田地制度,意图减缓田地兼并的速度,稳定税基延长王朝寿命。”
“因此王朝前中后期的田地制度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
“那么高羽,你认为当前的大明王朝,应该如何做,才能解决或抑制田地兼并,缓解必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激烈的人地矛盾呢?”
朱高炽闻言,顿时正襟危坐了起来。
而他的脑海里,不知怎地,忽然出现了二弟的那句“俺咋知道?”
没办法,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朱高煦面对先生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一句固定答复。
这句话对老师的杀伤力着实太大,甚至有个老先生被气晕了过去,后来导致朱棣不得不单独给朱高煦请先生。
而出乎朱高炽的意料,二弟朱高煦却像是变了个人似地,磕磕巴巴但逻辑清晰地回答起了姜星火的问题。
(本章完)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