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杀他很容易,不过是手起刀落之事,可我大宋要在找一个这般良将,却谈何容易?”
“贫道请陛下法外开恩,先将姚平仲的脑袋暂借在他脖子上,等他以后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郭京一心为了保大宋,他让高俅阻拦姚平仲,可不是就为了装逼。
他是为了给大宋留个好将军。
本来大宋的制度,文臣掌兵就已经让大宋军队弱的不能再弱了。
若是再不留几个猛将,那不是纯纯等着挨打吗?
倒不是说大宋的文人不行。
大宋文人之中,生猛的也不少。
比如现在的李纲,以后的辛弃疾,那都是大佬。
可这种文武双全的大佬能有多少?
这都跟碰大运似的,才能碰到。
这个制度郭京暂时没时间去改,因此只能多找几个猛将来平衡一下劣势。
赵桓眉头紧皱,姚平仲不杀不足以泄他心头之愤。
可郭京都开口了,他若是执意要杀,只怕君臣之间再生嫌隙。
孙傅一看赵桓犹豫,他看了郭京一眼,随即捧着笏板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国师言之有理。”
“姚家世代忠良,镇守西陲,为大宋也算鞠躬尽瘁。”
“姚平仲其亲生父亲,更是为国战死,他自小孤苦,若非得伯父姚古养育,只怕早就冻死在街头。”
“而今他性格狂妄或许也与年少经历有关,若是仔细打磨,未必不能成为国之栋梁。”
孙傅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摸不着思路,但仔细一听就知道。
他这话说的才是真有水平。
这话一来给赵桓一个台阶下,让赵桓得个看姚平仲可怜的法外施仁的仁慈之名。
二来则是在提醒赵桓,姚平仲的伯父,也就是拿他当儿子养的姚古现在可是正率领勤王军队在赶往开封的路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姚平仲论罪当杀,可是他伯父毕竟带着军队在路上。
你这会要是真的杀了姚平仲,姚古表面上肯定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怎么想就不好说了。
到时候他要是来的慢了,来的晚了,或者干脆路上“病倒了”来不了了,那时候难受到的可还是赵桓自己。
赵桓一听这话,不由得深思起来。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也得看国师的面。
李纲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陛下,此战失利,臣也理应分责,臣未曾洞察金人动向,便盲目允许姚平仲出兵,臣有罪。”
他这个时候跳出来认罪,就是为了分担赵桓对姚平仲的怒气。
虽然姚平仲死不死跟他关系不大,可是国师出面求情了啊!
既然国师说姚平仲留着有用,那李纲就觉得姚平仲要留下来。
现在李纲就跟那惊弓之鸟似的,也多少有点丧失信心,只有看到郭京才能心安。
郭京就是他的风向标,他决定以后遇事不决,先问国师。
问计国师,才能万无一失。
“也罢!既然诸位卿家都为姚平仲求情,那朕就看在诸位卿家的面子上,饶他一条狗命。”
赵桓最终还是选择退让:“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如今大宋战事不断,正值用人之际,朕也不关他,也不杖责,便以黥面之刑,给他长个记性吧!”
喜欢靖康之耻?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靖康之耻?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