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王扬一听便警觉起来,这个王文书话说得好听,美其名曰“通问亲族”丶“访拜戚属”,其实还不是要查证自己身份?若江陵城里那个什麽王泰真是琅琊王氏,那见了自己,岂不是要拆穿西洋镜?
他心中虽虚,可面上却一点不露,当下便坦然同意。王文书和薛队主见王扬毫无畏怯之态,不禁对他琅琊王氏的身份更加笃定,想到即将有机会攀附一等高门,心中欢喜。
王文书当场命人送来准备好的笔墨,恭敬说道:“请公子写下名剌。”
名刺又叫名帖,类似於现代的名片。六朝时登门拜访,需先递名刺,也称“投刺”。
王扬自小便学毛笔字,长大后临帖不辍,算起来也有十数年之功,先学唐楷,再学行草,还获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奖,让他写字是一点不怵。
至於六朝时通行的名刺写法,他也知道,甚至还见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朱然墓中出土的名刺实物,故而对格式并不陌生。
王文书有些激动,早就听说琅琊王氏书法妙绝,代出名家,这次总算有机会见识一下了!
王扬拿起笔,见王文书在一旁拭目而待,当即抖擞精神,挥毫写道:“同宗王扬再拜,问起居;琅琊,字之颜。”
这十几个字他用尽毕生功力,写得是笔力挺劲,古风盈然!
王扬颇为满意地收了最後一笔,看了一眼有些愣的王文书,心道:看来是自己的书法给他震住了!不错不错,这十几年的字帖果然没有白临。
回看名刺时他突然想到,这名刺写得固然符合当时习惯,但问题是自己身份是假的。别说琅琊王氏的谱牒里肯定找不到自己,就是见面交谈这关都未必能过得了。
不如在名刺上玩点花样儿?
既给对方留个好印象,又为之後解释身份埋下伏笔。
想到这儿,他挥笔续了一小诗:“故园路漫漫,双袖泪不干。相逢何须问,凭君报平安。”
王扬知道,岑参的这《逢入京使》被他这麽一改可谓“精气神全无”,但他为了伪装身份而做铺垫,也只好让诗学的艺术标准做些牺牲。
王文书离开后,还是有些愣神。薛队主问道:“老王,你看了他写的名刺之後就一直这样,怎麽,他写得很好吗?”
见王文书不答,薛队主抬高声音叫道:“老王!”
王文书被吓了一跳,这才缓过神来。
“你到底是怎麽了?!”
王文书神色费解道:“这小公子看起来也是个通晓文义之士,只是这字......”
“字怎麽了?”薛队主着急地追问道。
“这字写得也太一般了!”
“啊?!”薛队主显然没料到会是这麽个回答。
王文书连连摇头,彷佛自言自语:“一般一般,非常之一般!一般的不得了!实在是太一般了!难道,难道是我不会欣赏?”
————————————
注:江陵西北为旧城区,西南为关羽所建新城区。这个格局到了唐代也没太变。《元和郡县图志》:“城本有中阁,以北为旧城也,以南为关羽所筑。”有趣的是,某省文物局的官网上引《通典》说:“汉故城即旧城,偏在西北,迤逦向东南。关羽筑城偏在西南,桓温筑城包括为一。”官网上这麽引就罢了,居然还有不止一篇的论文也这麽引,也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结果是又形成一则学术谣言被广泛引用,更有甚者居然标注了出於《通典》里的具体卷数,也是厉害
《通典》里肯定是没这一句的。此言应该本於黄盛璋先生在《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称钱衡丶告地策与历史地理问题》中的论述,收於《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一书中。估计是最先引用者是把黄氏议论和《通典》原文搞混了。
.。.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