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崔文远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个问题正中他准备的范围,他精心准备了一套以强调“圣君垂拱、万方来朝”为主旨的策论,辞藻华丽,准备以此博得头彩。
轮到贡士上前陈述。
一个接一个,有人引经据典,有人空谈仁义,有人建议修明法度,有人主张厉行节约。
李隆基听着,表情并无太大变化,偶尔微微点头,却也未见十分满意。
轮到崔文远时,他上前一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引述了不少圣贤之言,辞藻华美,听起来颇为悦耳。
一些不明就里的官员微微点头。
但李隆基和李显等真正懂行的重臣,却都听出其言辞虽美,却多为空谈大道,于解决眼下边患、府库等实际难题少有涉及,不免觉得空泛。
终于,轮到了方羽。
他上前一步,从容行礼。
“臣方羽,参见陛下。”
“方爱卿,你有何见解?”李隆基看着这位屡立奇功的年轻将领,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回陛下,”方羽声音沉稳,不疾不徐,“臣以为,安内方可攘外,强兵必先富国。”
他没有直接回答如何应对外敌,而是先从内部着手。
“欲富国,必先重农桑,兴水利。”
他随即详细阐述了改进耕作技术、推广高产作物、修建水利设施的具体方法,甚至提到了设立专门的农学机构,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
他所说的观点,诸如设立专门农学机构等细节,颇为新颖,非此世常见之论,听在新旧官员耳中,既感陌生又觉切中要害,暗忖此子见识确有独到之处。
“欲强兵,非只在士卒之勇,更在军制之良,后勤之固。”
他结合自己在榆林前线的经验,指出了当前府兵制的一些弊端,提出了改良募兵制、加强军屯、完善军功赏罚和抚恤制度的建议。
“至于攘外,臣以为,一味强硬或一味退让,皆非上策。当恩威并施,区别对待。”
他具体分析了不同边患的特点,提出了或联合、或分化、或贸易、或征讨的不同策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方羽说话不尚辞藻,却句句实在,直指弊病根源,提出的法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听着便知是能办事的。
整个太极殿内,鸦雀无声。
李隆基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以往听到的对策,不是空谈仁义道德,就是照搬老黄历,方羽这番话却让他有拨云见日之感,思路顿时活泛起来。
李显抚须微笑,眼中满是赞赏。
他早已看出方羽非池中之物,今日一见,果然远超预期。
而站在另一侧的王德忠,脸色阴沉得能滴水。
崔文远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引以为傲的策论,在方羽这番话面前,竟显得如此空洞可笑。
方羽陈述完毕,退回原位,神色依旧平静。
李隆基沉默片刻,目光灼灼地看着方羽,似乎仍在回味其策论之精妙。他微微颔首,道:“方爱卿所言,切中时弊,深得朕心。治国需良策,亦需栋梁之才兼备文武。朕欲观尔等胸襟气度与文采,便以‘天下长安’为题,各赋诗一首,如何?”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