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知大人在此地察看伤兵,是否需要属下做些什么?”
胡翊想了想,说起道:
“军中现有多少大蒜?取一些过来,我要用它治病。”
一会儿功夫,蒋清提着半口袋大蒜送到胡翊的面前。
看到胡翊身边聚拢着大量伤兵,纷纷是手捧书信,蒋清当即躬身说道:
“大人,这些伤兵们的家信,向来是由卑职代管的,一并交给军驿丞发往各州府,再由州府衙门层层下发,传到兵卒们家属手中。”
蒋清显得很热切,在胡翊面前小心说道:
“此事怎敢劳烦大人,就由卑职将这些书信整理,交给军驿丞,监军大人您看如何?“
胡翊一想,此人是李文忠亲信,又瞥了一眼陈龙,见他低着头不说话。
胡翊便答应道:
“如此有劳你了。”
这下有了大蒜,胡翊便叫了些人都来剥蒜。
他和陈龙将这些大蒜放在石槽之中,反复捶打成浆,再以轻纱过滤出大蒜汁,然后为伤兵们涂抹伤口。
大蒜汁沾在伤兵们的疮口上时,就如同几百只蜜蜂同时蜇扎伤口一般痛苦,即使是这些有气无力的待死之人,也是难以忍受,嚎叫起来。
胡翊不知道这样的大蒜汁效果如何?
因为即便是最简易的大蒜素,也需要前后三日时间,沉淀析出有效物质,到那时应用在疮口之上才有大的效力。
至于效果,应该是略逊于酒精的。
但是现在显然是来不及了,只能先用大蒜汁救治,效果如何他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比用中草药敷、红烙铁烫强一点吧?
七万人的军中,因为防疫、防瘴,大蒜备了两千多斤,胡翊看着是够用了。
此时最棘手的,还是要先开一副吊命的汤药,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吃得上人参,且也熬不出如此之多的汤药。
胡翊便只能用成本最低的几味药材,做了一个超简版的补气方。
然后将所有药材配比之后,令人直接磨成药粉,给每人发一包药粉来吃。
忙活到天色将黑,胡翊这才将药粉都发下去,这一天他是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此时终于有时间观察一遍药房,胡翊在这简易的临时药房之中,看到了装在口袋里的大量金疮药。
正常来说,金疮药的药效不应该这么低,只在军中做到一百人活十四五这个比例,至少应该做到两成才对。
若是胡翊亲手调配的金疮药,治疗效果还能再高一点。
胡翊抓起一把金疮药粉,凑在鼻子上仔细嗅着,便发现了不对劲,随后再找人问了军中配比的金疮药方,这居然还是从南宋流传至今的方子。
若是追溯其源流,胡翊记得这药方出自隋唐典籍,医术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现在还用这个方剂实在有些落后了。
这些方面都要改善,即便为了节省成本,胡翊也能一口气开出三个不同的金疮药方,增强药效的同时,还能减少两味药材的成本。
可是现在他还不能这么做,要想将整个军中的医疗革新,他得先做出些成绩,引得别人信服才行。
胡翊忙得要死,陈龙这一天跟在他屁股后面瞎转悠,累的也快虚脱了。
“姑父,今天这么累,您回去得早些歇着了吧?”回去的路上,陈龙忽然问道。
胡翊点着头,“是得早些睡,半夜还要爬起来一趟,看看那些伤兵。”
便在这时,四下无人,陈龙才对胡翊悄悄说起道:
“姑父不可睡的过早,今晚侄儿想带您去个地方,看一件东西。”
胡翊疑惑不解的问道,“是什么东西?”
陈龙叹了口气,这才说起道:
“我看出来了,姑父是好人,与军营里那些坏坯不同,那些家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蒋清拿去烧了。”
胡翊一怔,一时间瞪大了双眼问道:
“你说什么?蒋清答应我要送那些信,他敢烧信?”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