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管事一听李世民和李玄霸说要“一家一户的买”“带小孩的寡妇如果能做事也可以买”,就知道两位小主人是想做善事,明白如何做。
吩咐完管事后,李世民又拖着李玄霸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聚会。
他们两个小孩想不出帮助老师的办法,但这不是还有三位有才华的朋友吗?五个人总能想的比两个人更周全。
听了李世民的请求后,房乔和杜如晦复杂的心情都表现在了脸上。
长孙无忌十分干脆地摊手:“别指望我,我什么都想不出来。”
跟着四位霸朋友混久了,长孙无忌已经放弃了无谓的自尊心,会了放弃。
李世民道:“不指望你,你也要想一想。无论想的对不对,总要想一想。”
长孙无忌无奈:“是,是,我努力。”
他抱着手臂,垂头苦思。
李世民对房乔和杜如晦拱手:“房兄和杜兄可有高见?”
房乔犹豫了一会儿。
他知道皇帝忌惮高颎和宇弼。特别是高颎原本站在废太子身边,做什么都会让皇帝往坏的方面想。出于本心,他不愿意掺和进高颎、宇弼的事。
但李世民关于灾民的描述触动了他,让他觉得此事如果不说点什么,于心有愧。
杜如晦看向房乔,道:“你犹豫什么?你只管出主意,难道李二李三还会出卖你?”
房乔干咳一声,道:“我当然知道不会。我只是在想该如何做。”
杜如晦道:“其实我们想好了该如何做,高公和宇公也不一定会采纳。高公和宇公在朝堂纵横几十年,怎会把我们几个无名晚辈的意见放在眼里?”
李世民拍着胸脯道:“你们只管出主意,后面的交给我们。成与不成,至少要先去做。对吧,阿玄?”
李玄霸无力道:“是,对。”
杜如晦笑道:“李三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藏拙了。”
李玄霸嘴角扯了扯。杜如晦身为世家子弟,老爱把世家的习惯带出来,比如把姓氏加排行当昵称来喊。
其他人好歹在后面加个“郎”或者“郎君”,杜如晦就“李二李三”地喊。
李玄霸觉得被叫“李三”很奇怪,但除了他之外没人觉得奇怪,就像是其他人认为“大雄”“大德”这两个字很好一样。
李玄霸懒得辩驳,便忍了。
虽然每次听着都不习惯,说不定听个几年,他自我介绍也是“李三”了。反正“李三”和“李大德”都充满着乡土气息。
杜如晦想了想,道:“这件事还是得从太子入手。太子是想保下高公和宇公的,也是想赈济灾民的。”
房乔开口道:“太子仁善孝顺,但仁善孝顺过度就是软弱。若皇帝决定的事,他不敢质疑。”
长孙无忌吓得差点咬住舌头。
什么软弱?房玄龄你胆子太大了,这也敢说!
房乔继续道:“太子只能帮忙递话,最终还是得想着如何讨好皇帝。皇帝不喜劝谏,只爱听好话。无论赈济此事是否能成,若想保住高公和宇公,劝谏在皇帝耳中,必须是歌功颂德的好话,而不是指责。”
长孙无忌脸色煞白。
不、不是吧?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位腼腆谨慎不善交际的房玄龄吗?你居然连皇帝都骂!
杜如晦赞同道:“以庆祝陛下北巡降服突厥为名,请求陛下开仓赈济灾民,以举天同庆如何?”
房乔道:“可以一试。至少陛下不会认为这是在指责他。大雄大德,你们认为如何?”
李世民道:“我看好。阿玄,你说呢?”
李玄霸的表情显得有些漠然:“你们忽略了一件事。在我们这位陛下眼中,举天同庆时百姓没资格跟着庆祝。以房兄之策进谏,可能皇帝不会生气,但也绝不会赈灾。”
房乔道:“至少能保住高公和宇公。”
李玄霸摇头:“老师比我更了解皇帝。他们既然知道这是做无用功,就不会如此进谏。”
李世民道:“我倒觉得老师都不如你了解陛下。阿玄,你也帮忙想想吧,无论成不成,好歹试试。”
李玄霸叹气:“行,我试试。房兄和杜兄所说,以歌功颂德的方式请求皇帝赈济灾民或许不行,如果以对比先帝的方式,或许有一二成成功的几率。”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