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许敬宗和李义府这样的人确实是一把快刀,但这等容易得意忘形的小人,更应该说,是一把随时会折断的刀。
要抓他们的把柄还不容易吗?
到时候在不需要用他们的时候,随时可以清算。
李治回道:“确是如此啊……”
不过现在还是他们对李治有用的时候,遭殃的,就是这些新晋贵人的另一方。
在得到了李治给出的暗示回应后,许敬宗接连上奏的几条消息,比起此前的温吞讨好,已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第一刀削向的便是来济。
在长孙无忌的扶持之下,来济从中书舍人到拜相,所用的时间不到十年。
这其中能被挑出错处的地方太多了。
何况中书省之中对来济心存怨言的不在少数。
这些搜罗在一处的陈言,很快经由许敬宗之手捅到了李治的面前。
许敬宗的这一招无疑很聪明。
他是不可能直接跳到中书令位置上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成全李义府,也为自己此前将其作为投石问路棋子的举动表达一番致歉。
如此一来,在抗衡长孙无忌那方反击的时候,他便有一个完全同进退的盟友了。
李治在面对这份举报的时候,同样手段堪称雷厉风行。
去年来济没有在万年宫山洪对他表达支持,也被他按在了罪责之中。
连带着那一长串的官员联名检举,直接将来济削出了个贬官台州刺史的结果。
李义府尚未在那右散骑常侍的位置上做多久,便被抬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上,权柄仅次于两位空缺的中书令。
而许敬宗的第二刀,指向的正是褚遂良。
当这位先帝顾命大臣以“不负先帝圣恩,以命相请”的说法,解巾叩首于殿前,请求李治收回成命的时候,砸在他脑门上的便是一封历数他罪状的奏表。
其中最重要,也最致命的一条,便是重新清算褚遂良侵占田地一事。
那本该是已经翻篇的事情,可别忘了,这其中还有一桩后续官司。
当年检举褚遂良恶意低价买卖的监察御史韦思谦,在褚遂良重新被起复后贬官清水令,不得升官。
偏偏韦思谦其人,真该算是个天生的谏官。
他于立身持正上毫无缺漏可言,即便被贬官,也以“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为其做人宗旨。1
觉得此人并非池中之物,甚至为其鸣冤打抱不平的人绝不在少数。
李治都不知道许敬宗这家伙是怎么找到门路将这些名单收录起来的。
不过,手段不重要,结果最重要。
奏章砸下去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褚遂良额头上的鲜血,是因在殿前台阶上叩首所造成的更多,还是被砸出来的更多些。
但此刻谁还顾得上这个。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